交易所卖 U 犯法吗?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边界与风险

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,“U” 通常指 USDT(泰达币),一种号称与美元 1:1 锚定的稳定币。因其交易便捷、价格相对稳定,在币圈广泛流通。但在交易所卖 U 是否犯法,不能一概而论,需从多个维度剖析。

从政策层面看,2021 年 9 月 24 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将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、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等行为定性为 “非法金融活动”。若在交易所卖 U 的行为符合上述范畴,例如,长期、大量且以此为业,充当虚拟货币交易的中介,促成法定货币与 U 币的兑换,就可能触碰法律红线,涉嫌非法经营罪。

在司法实践中,一些案例为我们敲响警钟。江苏溧阳的小吴,为偿还信用卡欠款,与 “洗钱公司” 合作,从 “欧易” 平台购买 U 币,再转移到指定 APP 高价出售。其银行卡因涉及诈骗资金流入被冻结,最终因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,缓刑一年,并处罚金。还有一些 “U 商”,虽单纯从事买卖 U 币业务,但因收到的资金来源于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,在明知或应当知道资金性质仍继续交易的情况下,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。根据《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不过,如果个人偶尔、小额在交易所卖 U,且对资金来源毫不知情,交易目的纯粹为个人投资需求或资产配置,目前虽未明确被认定为违法,但也处于高风险境地。因为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监管,交易资金流向难以追踪,一旦交易对手涉及违法资金,卖 U 者的银行卡可能被冻结,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,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警方解释资金往来情况,甚至可能影响个人信用记录。

交易所卖 U 是否犯法需综合判断,普通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的复杂性与风险性。在当前政策环境下,参与此类交易要慎之又慎,避免卷入法律纠纷,造成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