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RP 币的总发行量固定为 1000 亿枚,且自发行以来从未增加。这一总量设计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确定,不同于比特币需要通过算力竞争逐步产出,XRP 币的发行方式更接近 “预挖”—— 所有代币在项目启动时就已全部生成,由发行方 Ripple Labs(瑞波实验室)逐步向市场释放。截至 2025 年 7 月,已有超过 500 亿枚 XRP 币在市场流通,剩余部分由 Ripple Labs 持有,用于生态建设、合作伙伴激励等用途,释放节奏由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。
固定的发行量使得 XRP 币的市场流通量变化相对可控,理论上能减少因 “无限增发” 导致的贬值风险。但在实际市场中,Ripple Labs 的代币释放节奏常引发价格波动。例如,2023 年 Ripple Labs 宣布每月释放 10 亿枚 XRP 币用于市场流通,消息公布后,XRP 币价格单日下跌 8%,因投资者担忧供应增加会稀释代币价值。而当释放计划放缓或暂停时,市场往往会因 “稀缺性预期” 出现短期上涨,2024 年其暂停释放一个季度后,XRP 币价格曾反弹 15%,可见发行量的动态调整对市场情绪影响显著。
从市场地位来看,XRP 币的高发行量使其在 “市值排名” 中占据优势。按照 2025 年 7 月的价格计算,XRP 币流通市值长期稳居加密货币前五,这与其 500 亿枚的流通量密切相关。但高发行量也意味着其单价相对较低(通常在 0.5 - 1.5 美元区间波动),吸引了大量中小投资者参与。不过,这种 “低单价” 特性也容易被投机者利用,通过小额资金就能撬动价格短期波动,加剧市场投机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XRP 币的发行量设计与其应用场景紧密相关。Ripple Labs 最初推出 XRP 币,是为解决跨境支付中的 “流动性问题”—— 银行或支付机构可通过 XRP 币作为中间媒介,快速完成不同货币的兑换。高发行量能满足大额跨境交易的需求,理论上提升了其作为 “支付工具” 的实用性。但这一应用场景的落地进展缓慢,目前 XRP 币的主要用途仍是投机交易,与其 “支付代币” 的定位存在偏差,也让部分投资者质疑其发行量设计的实际意义。
法律风险对 XRP 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产生了直接影响。2020 年,美国 SEC(证券交易委员会)起诉 Ripple Labs,认为 XRP 币属于未注册证券,其发行和销售涉嫌违法。这一诉讼导致多家交易所暂停 XRP 币交易,流通量增长受阻,价格一度暴跌 70%。尽管 2023 年法院部分裁定 XRP 币不属于证券,但监管阴影仍未完全消散,若未来监管政策收紧,Ripple Labs 的代币释放计划可能被迫调整,进而改变其实际发行量和市场流通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