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虚拟货币的狂热浪潮中,比特币作为先驱者,曾引发全球关注,吸引众多人投身其中。但倘若不幸被人骗去购买比特币,这一行为的合法性与后续应对就成为亟待厘清的关键问题。
从法律层面来看,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十分明确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清晰指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偿性,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任何法人、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,违背公序良俗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所以,无论是否被骗,在我国参与比特币交易本身就不被法律认可。
在实际案例中,此类情况屡见不鲜。王某在浏览理财投资网站时,受推销者蛊惑,下载 “平安创投平台” App 充值购买虚拟货币。起初小额投资能收回本息,尝到甜头后大额投入,结果平台异常无法打开。王某报案并起诉收款方陈某,法院审理后认为,虚拟货币交易为非法金融活动,王某转账未获返还的款项,无法认定为合法交易损失,该案涉嫌刑事犯罪,不属于民事诉讼受理范围,遂驳回起诉并移送公安机关。这充分表明,一旦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纠纷,即便存在受骗情节,法律也难以提供支持。
被骗购买比特币,不仅难以获得法律保护,还可能面临诸多潜在风险。一方面,虚拟货币交易常被不法分子利用,成为洗钱、诈骗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。参与其中,个人信息极易泄露,资金安全毫无保障,甚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犯罪链条,承担法律责任。另一方面,虚拟货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,价格波动剧烈,交易平台鱼龙混杂,许多平台存在技术漏洞与安全隐患,投资者资金随时可能因平台故障、黑客攻击等原因遭受损失,且难以追回。
倘若不幸遭遇被骗购买比特币的情况,应立即采取行动。首先,务必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,提供详细的被骗经过、交易记录、与诈骗者的沟通信息等,协助警方调查。其次,停止与诈骗者的一切联系,避免二次受骗。同时,梳理自身财务状况,检查是否有其他资金风险。需要明确的是,由于比特币交易的非法性,即便警方破案,被骗资金也可能因涉及违法交易无法全额返还,甚至可能被依法收缴。
对于广大群众而言,要深刻认识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的高风险性与非法性。在投资理财时,应选择合法合规的渠道,如银行储蓄、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、股票、基金等。遇到宣称投资虚拟货币能获取高额回报的信息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切勿轻信。加强金融知识学习,提升风险防范意识,才是守护个人财产安全的有效途径。总之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陷入此类法律与经济困境。